当前位置:东方企报网 >> 热词分享 >> 文章正文

没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万人坑)

发布于:2021-08-10 作者:网友转载


前言:前段时间的水灾,因灾区道路被水淹没,救灾部队被迫放弃车辆,改为各种水上工具奔赴灾区,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不过几公里的地点,往往要几倍时间才能赶到,最快最有效应该是直升机,陆军航空兵己有上千架直升机,但是用于河南救灾的直升机并不多,甚至连阅兵中的直升机机群也不如,这是为什么呢?

一:汶川直升机救灾的教训

救灾直升机翻山越岭,或在树梢高度上悬停,或沿着地表低飞,穿梭各个灾区之间,降落在田间、道旁,运送食品,水和药品,不需要机场跑道就可以运岀受伤灾民,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许多人注意到中国在灾区飞行的救灾直升机并不多,并没有好莱坞大片中密密麻麻的直升机大机群,美军在60年代越战期间就基本上实现地面部队空中机械化,越战期间美军拥有9000余架直升机,出动3600余万架次,但是实际上直升机救灾并不同于战争,

直升机是一种需要大量检查与维护的航空器,直升机的妥善性、可靠性要求,是飞机要求中最高的,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飞行,即使是战争中能出动直升机数最大也只是营级(20架一次),越战时,美军直升机部队要出动,必须经过1-2周甚至1个月的准备,准备包括对参加行动的直升机进行安全检查,更换零部件以应付预期高强度飞行,侦查登陆区地形,选择合适的起降区,如果有障碍物还要先头部队清理,还要周密计划空中管制,油量保障,飞行高度以及路线,

海湾战争中美军才第一次运用上百架直升机的行动规模,101空降师为此准备了1-2个月时间,在纵深机降场后,再次大规模起飞行动至少需要6小时,这还不算意外与错误,苏军很喜欢地地导弹和远程火箭炮攻击这些直升机保障场地,直升机比固定翼机复杂,场站维护保障,要求高得多,当年苏军装备的直升机不少于美军,从没有打算集中使用,苏军直升机为团级部队,主要以小群多批掩护合成突击营,

中国陆军航空兵在80年代刚组建时也学美军做过直升机攻击实验,结果被地面部队集中防空火力打得稀里哗啦,而且地面部队更机动,造成直升机部队分散到其他方向,最重要的问题是,直升机的使用与保障要求与固定翼强击机几乎一样,但除了耗资巨大的场站保障外,野外使用还要重新建立战区保障场,这些目标明显的保障场在远程火力与制空权前又非常脆弱,因此中国军队的直升机部队都不大,一个集团军也就一个大队,建设也不属于优先级,直到2000年,直升机工业也是规模非常少,也造不出大一点的直升机。

2001年,中国陆军制定的陆军航空兵发展计划,确立未来中国陆军需要1000架米-17系列直升机的目标,迄今总共进口了大约500架,预算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难以培养大批合格的飞行员,耽误了时间,这是中国平均每2、3年进口一个团的米-17系列直升机的重要原因。在地震中,米26重型直升机原来计划进口三架,只有一架也投入了地震救灾中,这唯一的一架是2007年进口用于评价使用的,不得而已才要求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提供更多的米26重型直升机用于这次救灾。

在汶川地震时,整个成都军区陆航第二团所拥有的运输直升机不超过40架,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陆军第38集团军陆航团,直升机数量也不超过60架,陆军第31集团军陆航团直升机严重短缺。平时最多实施训练和作战概念研究,地震后,国家用了四天才从全国调来90架直升机,这几乎是能够集中的全部力量了,汶川救灾不但暴露了中国陆军航空兵力量规模过小的弱点,同时5月31日失踪的第二陆航团米-171直升机到6月10日才找到,失事当时处于双机飞行状态,还无法定位,也暴露出陆军航空兵全天候作战、搜救低的弱点,

中国军队一共进口了89架Mi171,分24、30、5、5、1、24架分批进口。当时中国军队所拥有的米-17系列直升机总数为153架。这基本上是整个中国军队运输的主力。中国陆军引进的Mi17系列直升机是民用型米-171和米-17V5,民用版米-17不装备装甲、早期进口了米-171没有配备GPS系统。失事的米-171是早期进口,并未装备黑匣子和GPS定位系统,无法对失事地点进行定位,

原因是基于以下几大主客观原因,中国在90年代制定的新时期军事发展战略是重点发展二炮、海空军、积极发展陆军特种部队,陆军建设放到了四大军种的最后一位。其次对机械化概念的认识差异,陆军在有限的财政投入中未把直升机并放到了发展首位,而是重点生产了更多的主战坦克和轮式战车。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陆军一共装备了99、96主战坦克,改良了大批的59D坦克。还装备了大量的92型轮式步兵战车和05型自行炮、97型步兵战车。但是新型直升机一架也没有研发完成,尤其是运输直升机的生产技术长期无法突破技术障碍。

早期在哈尔滨生产的直9直升机不能满足大载重量运输需要,而且即使是已经被西方技术淘汰的早期型直9直升机、直8直升机的生产效率也极其低下。质量处于整体落后水平,许多的新型直升机设计还处于纸上阶段,2007年前后才开始认识到直升机生产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向波兰、俄罗斯寻求组装直升机的技术,甚至在成都自己组装过一架米171,发现组装成本都高于进口,汶川大地震的“冲击波”惊醒军方有识之士,才将加速发展陆军航空兵的计划提到日程上来,开始重视直升机工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各集团军陆航旅都拥有相当大的规模、最齐全的机种,

二:直升机救灾的限制

陆军航空兵日渐强大,理论上应该可以出动更多的直升机救灾,不过救灾是高强度行动,直升机的出动需要大量的保养维护准备时间,会占用很多的燃油,需要大规模的协调和计划,准备航线,气象,空投场和着陆场资料,但是灾情却非常紧急,只能使用应急预案,灾难发生时,直升机部队首先要调动,建立加油维修和飞行员地勤人员休息后勤场地,设立起降场,建立空中管制,侦察评估灾害情况,摸清重灾区在哪里,交通顺畅情况,哪里最需要直升机空运,规划航路,确认物资与人员是优先权,确认运送堆积如山的物资计划时不能把过多的物资运送到送到不需要的人手中,也不能把直升机运用在陆路水路交通顺畅的地方,

第一时间不是运送食品与水,而是先抢救生命,任何不必要的浪费都会占用直升机起降检查时数,浪费了效率,空投物资时飞行员可能因地图上的地标被破坏找不到准确空投点,在地面完全失去联络的情况下即使有GPS也不知道灾民在哪里聚集,因为灾民可能到处都是,只有目视到聚集多的灾民投放物资才能更有效率,但也尽量把物资投掷到零散灾民,投掷食品和矿泉水时不要管摔坏不摔坏,多选择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的稻田浅水,减轻物资损坏的程度。

在陌生空域空投、机降对直升机飞行员来说本来就是属于高难飞行科目,灾区就更难了,灾区地区复杂,到处是横七竖八的电线杆,树木,楼房,地标发生大规模的变化,没有地面导航,空中管制一片茫然,飞行空域非常狭窄,能进入的直升机数量有限,黑压压的直升机群危险系数非常大,很难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复杂的障碍物,特别是很难发现的电线非常容易勾翻飞机或打断尾桨,而且基础设施损毁,废墟遍地,地面不平松软,严重影响着直升机可以着陆的场地,直升机一般重十多吨重,所有重量都集中在起落架机轮上,三个机轮每个负载几吨,地质松软与承重条件不够的话,很容易陷入泥里,这时直升机旋翼振动与松软地面对机轮的振动加在一起就发生“地面共振"现象,造成直升机翻倒,

直升机需要落地接收伤员时,需要地面部队清理的着陆场上的树木、电杆和其他障碍物,以免影响直升机起降的,现在没有地面部队,地表的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能着陆,或指示灾民拆房、砍树、平地修建临时机降场,还要建立起秩序防止缺乏组织又极度恐慌的灾民拥向直升机被旋翼、尾桨击中,直升机旋翼转动的气流也可能吹起倒塌的砖瓦、水泥块,电线电缆,砸到地面上的人或直升机本身,后果不堪设想。

救灾时陆军航空兵受天气影响最大,1/3的直升机飞行事故是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雨水灾区不容易准确预报气象,一般雨时紧时松,可能出现的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紊流,空中布满了低云,水气大,潮湿、闷热,薄雾,雷电,冰雹等气象条件复杂,直升机可飞天气不多,直升机平时遇到天气差可以在云上飞行,但救灾必须低空飞行,天气恶劣时很难保障飞行安全,一般说来,当云层高度600米以下,能见度400米以下,云遮雾绕看不清地面时,直升机行动就应停止,

能见度1000米以下飞行员必须高度集中精神小心驾驶,仔细辨别地形判断飞行方向,侧风也很容易造成坠机事故,直升机是靠旋翼操纵姿态的,迎风飞行和悬停最安全,但悬停旋翼升力减小时遇到侧风,直升机会向来风一侧倾斜,而且在山区,城镇的风向不定,前面可能是左侧风,后面可能是可能是右侧风,前面可能是上升气流,后面可能是下降气流,而且发动机功率和旋翼拉力还会因气温升高而下降,在这样复杂风向下,直升机要反反复复修正才能保证飞行安全,

直升机有一个固定翼飞机不具备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旋翼自转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着陆,这种“旋翼自转着陆"方式需要选择正确的飞行速度,如果飞行高度低速度又小,旋翼还没来得及进入足够自转产生升力状态,直升机坠地速度过快就会造成事故,所以直升机规定有与“旋翼自转着陆"高度与速度相匹配的“回避区"。中型直升机飞行高度在10-200米之间,速度在0-90千米/小时之间,

直升机应在“回避区"的范围以外飞行,而在灾区飞行的直升机高度和速度都十分接近这个回避区,直升机驾驶员要更加小心翼翼,直升机在灾区最常见的飞行姿态是垂直飞行,在被高大障碍物包围的狭小场地里起降,旋翼的下排气流和地面的反弹气流相撞,交汇处形成十分复杂的"涡环”空气流场,直升机操纵十分困难,姿态极不稳定,飞行员要小心控制速度防止进入“涡环",一旦接近“回避区"就要立刻改出,

四:结语

直升机救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灾区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飞行员需要靠精湛的驾驶技术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相比08年汶川抗震救灾的直升机部队,今天陆军航空兵最大的变化是灾区指挥评估与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使用更适合小地方起降的直20直升机,对比美国的新奥尔良卡特琳娜飓风,洪水淹没市区两天后,拥有5000架直升机,电影中可以数百架数千架数量满天飞舞的美国陆军才出动几架直升机在灾区观察,直到国民警卫队坐装甲车大规模进入,也没见大规模出动直升机,据说是位于两大司令部之间的新奥尔良被引起了两大司令部互相扯皮,中国依照目前这样的直升机工业规模,要在一两年内扩充陆航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指挥和控制水平还要加强,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