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方企报网 >> 热词分享 >> 文章正文

什么原矿石敲得像钢铁的声音

发布于:2021-08-19 作者:网友转载
什么原矿石敲得像钢铁的声音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有壶友跟我说:“经常听说底槽清啊,大红袍啊,本山绿啊等等好多泥料,好多名字倒是熟悉,概念却模糊的很,问起的时候也不知从何说起”。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泥料分类,仅供壶友参考。

一、紫泥:

1、 天青泥:号称泥中极品,不多见。我取其中一段“《宜兴紫砂》是这样记载天青泥的:“清代嘉道年间曾产一种‘天青泥’,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细腻温润,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从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天青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种,因此按照理论上来说天青泥的泥料应该和紫泥的颜色是相差无几的。但是烧成的壶的颜色上文也有概述,“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细腻温润,”即颜色应该是猪肝紫色里面透出蓝光。这是真正天青泥的颜色。

天青泥的化学成分(检测结果由国土资源部下属某省级地矿中心实验室提供):

二氧化硅 58.72%

三氧化二铝 22.59%

总铁 11.86%

氧化镁 1.11%

氧化钾 2.38%

氧化钙 0.85%

氧化钠 0.16%

锰 0.00259%

钛 0.0058%

镍 0.000058.%

铬 0.000089%

钴 0.0000365

天青泥特点

天青泥(及其夹支),1、氧化镁及氧化铝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紫砂矿料;2、具有较多的蓝颗粒。这也证实了关于天青泥“温润如玉”、“蓝光闪闪”(有些夸大其词)的传说。

天青泥泥性:

砂性重,吸水性好,烧结温度(窑标温度):1180℃--1200℃

市场上基本没有真正原矿天青泥料的壶,请壶友们注意!!!!!!

温润如玉,蓝光闪闪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2、 底槽青:纯正底槽清泥料制作的紫砂壶,烧成温度的不同可呈现由红色到猪肝色的颜色。底槽清制作的紫砂壶,其成品质感纯朴自然、沉稳大度、温润内敛,泡养变化很快,深受资深壶友茶客宠爱;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

泡养前后对比

底槽清属紫泥,其颜色光泽随光线强弱不同欣赏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颜色光泽的变化让人心情愉悦,泡养后更是温润喜人;这也是纯正底槽清泥料制作的壶比很多泥料制作的壶要贵的原因之一。

底槽青料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底槽青在矿料的时候会有若干白色的斑点或者斑块,这些白色的东西是石英等矿物质团聚物显现,俗称“鸡眼”;这些物质在矿料练成泥做成壶烧制出窑后有明显的特征,会在紫砂壶表面隐现一些白色星点。

底槽清潘壶

底槽清井栏壶

冲茗: 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3、 清水泥:清水泥是紫砂泥料里的一种不错的泥料,该泥为纯正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为较常用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清水泥西施。


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等。

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原矿清水泥,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清水泥不光看上去不会油腻腻,反而是一种醇和尔雅,温暖亲和的感觉。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

4、紫泥: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纳言】原矿紫泥

色相沉郁稳重,庄重凝练,宛如玄铁重刀。

【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铁观音、龙井,红茶,绿茶等。

二绿泥

1、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未几,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光彩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本山绿泥,自古做壶很难成型。一般做壶体表面的化妆土用。当然也有高手用其做小壶的原料,细腻高贵。早年间能将本山绿泥作成大件的唯有何道洪老师!

何道洪老师当年领衔的纯正的“本山绿泥”壶 ——“双色系列”。是紫砂一厂在1986年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展示的出口商品。

江晓燕原矿本山绿泥《子冶石瓢》获得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山绿泥底色驳杂,其中的白色颗粒、黑色颗粒在米黄底色中呈现融为一体的趋势,黑色颗粒虽然居多,但是常被黄白色颗粒包围,所以并不是很突出。因此颗粒与颗粒之间层次感不是特别明显,并且总体上以米黄色为优势,好像是在各种颗粒的表面罩了一层米黄色的薄纱。影影绰绰,欲见还休,整体观感亮丽,色泽仿佛像流水一般覆盖在泥料表面。

本山绿泥原矿是灰白色也有灰白偏绿色.烧成颜色灰黄色,或者温度稍高颜色有一点青灰色.烧成颜色是绿的话.难就可能是掺合其它色素了。

本山绿泥通常不直接成泥制作作品,这是配制泥料的常识。吐黑是由于泥质结构松散,而本山绿泥正由于烧成结构松散,所以不可以直接成泥。本山绿泥如果不加拼制,直接成泥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一个经验丰硕的艺人会少许如果紫泥,这样就成为现在的拼制“团泥”了。

为了避免“吐黑”及“隐残”的产生,现今市场上的本山绿泥壶多为少量的本山绿泥料混调大量的白泥所制。所以市场上基本没有纯正的本绿泥壶!

2、墨绿泥: 民国初,有个紫砂壶艺人发现,景德镇制瓷时常会用一种叫氧化钴的金属氧化剂,烧成后其色泽绿中透青,使瓷器的色泽更加丰富和美观,于是这个艺人尝试着将氧化钴加入段泥中,进行拼配调整,经过数年反复的试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泥色,本地人称之为“墨绿泥”。所以大家碰到有人说是明清的墨绿泥肯定是骗人的!!!!!

墨绿泥创制的时间为1915年至1916年间,当时的氧化钴主要是从西欧进口,由于这种金属氧化剂价格昂贵,所以一般制壶艺人在制壶时不舍得整壶使用,仅仅用于做壶的装饰.如在壶身上贴—个墨绿色的桃叶、竹叶、松针等等。有时会将壶身筒粉上一层墨绿泥。

(“把”与贴竹是墨绿泥装饰)

说到添加氧化钴,我们无可回避地要提到泥料中添加物的问题。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说法,凡加了化工添加剂的泥料都是问题泥,且可能有毒。经过科学检测,可以认真地说只要添加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铁等几种金属氧化剂,并且使用的泥料是优是优质原矿紫砂泥,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任何危害。

颜色变幻多端,墨绿泥品系众多,争论不已,唯以蓝、绿、灰基本色调为主来识别,色调傲然不群,气质高雅,不玄夸。

三、红泥:

1、 红皮龙,一般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也称野山红泥,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暗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建议冲泡: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绿茶,龙井,红茶等。

週身密佈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 砂感。

泡养后越来越红,用个三五年也可看成朱泥

2、 大红袍,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我们现代所说的大红袍其实全称应该叫朱泥大红袍,这种本来就是在朱泥里提炼出来的泥料,属于极品朱泥。特点;泥料细腻,一般看不是紫砂颗粒感。烧制后颜色呈浅红或淡红色,绝不可能是暗红色,声音清脆,乃高温烧制形成{个人感觉有点像钢铁声音,好的朱泥也可敲出这种音色}。

曾经在书上有看到过关于大红袍的资料,说是属于一种稀少矿石。

大红袍乐道壶

冲茗: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3、 降坡泥:降坡泥是指在宜兴丁蜀镇在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发掘的紫砂陶土。因为主要是在降低该路段的陡坡工程中发现的,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宜兴当地人发音为“岗坡泥”。

总是有些人在误导说降坡泥是红中带黄的,而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了。其实这是个片面的观点。降坡泥的成色是根据矿层的不同以及烧制的温度来决定的。一般我们开采的降坡分两个片区 : 一为靠近黄龙山面的,自然开出的矿色为红黄片状相间 ( 因为黄龙山表石含有硫的成分故矿色一般为褐黄色 ), 二为接近青龙山面的,开挖的矿色为青红相间 ( 因为青龙山表石以碳酸钙的方式存在的钙质较多故矿色一般为青色 ) 总体而言与黄龙山靠近的泥质都优于接青龙山面的。近青龙山面的降坡需经过精炼后才可成泥 , 否则容易产生灰爆 ( 与前面所说的青龙山泥质有关 )。

就成色而言,黄龙山面的降坡略红,( 大家所传的红中带黄 );而青龙山面的略黄 ( 黄中带红 ), 烧成温度非常宽 , 可以从低温 1 号半一直到高温 3 号半 . 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成色 。所以网上误传的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都是你抄我抄,不知道出处的转载文章。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红中带黄的降坡略优于黄中带红的降坡,这样会更合适些吧。

4、朱泥:紫砂泥料中争论较多的一种矿料非朱泥莫属了,朱泥壶成品率相对其他泥料的壶要低。朱泥一直有‘无朱不皱’、‘无皱不朱’的说法,从某些方面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因为朱泥的颗粒比含量小,并且干燥及烧成收缩率比较大,因此容易产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皱纹、变形、开裂等。

但是有很多朱泥壶是不起皱的,从一些历史作品看,有皱纹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朱泥成品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朱泥熟泥的泥性很重,对水的渗透性和挥发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时对泥料的干湿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匀以及制作方法等均需谨慎把握,稍有不当,制作时的加工痕迹极易在烧成后显露出来。

与普通紫砂壶追求的大气精工不同,朱泥壶更多的是追求一种随性的灵动,器物的造型多是娇小、薄胎、耳细、口巧。

朱泥的色泽不一定红艳,矿源的不同,泥料的陈腐时间长短不同,窑温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就会有所区别。有些朱泥壶红中泛黄,只是泛黄程度会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偏红。结晶度高,外观光洁明亮 ,打碎后看其断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经泡养后逐渐变红润。

朱泥仿古如意

朱泥供春

5、 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有老、嫩之分,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透黄,高温呈暗红色。

小红泥南瓜壶

四、缎泥:

缎泥,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

黄金段泥秦权

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

如果你能看完,说明你对紫砂还有一定的兴趣,而且你很有耐心。最后段泥种类也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太多了没耐心看完的。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