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方企报网 >> 旅游 >> 文章正文

安徽 古村落 世界上仅存的祠堂 已入选5年 被誉为“江南第一乡”

发布于:2020-11-17 作者:网友转载

在安徽省黄山脚下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里的古城镇,一屋一棚一墙一瓦,共同勾勒出古徽州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你来到黄山时,最有价值的古迹是唐越村,它离歙县大约6公里。古村落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拥有全国最大的古牌坊群。

唐越村的名字来源于周朝大臣卢太伯的《诗经甘棠》故事。相传,亲民淳朴的鲁太伯经常在一棵甘棠树下为民效力,深受感动的人们特地保护这株甘棠树,使它遍地开花,遮荫蔽日。后来根据这个典故,人们用“堂阴”一词比喻“德政”,的“越”是“荫”的意思,村的先民用“”象征古村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据记载,村是春秋时期著名人物鲍后裔的聚居地。鲍的后代最初居住在丰乐河南岸的金桂滩。南宋时期,在徽州府工作的包融迁居此地,成为唐越的始祖,流传了34代。现在村里有242户,980多户居民。在800多年的时间里,鲍家产生了大量的人才,产生了许多忠臣孝子,从一代代达官显贵中脱颖而出。

牌坊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之一,建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表彰功勋、美德、忠诚和孝道。由于唐越村是徽商的发祥地之一,许多人外出经商。他们赚钱后,花巨资在家乡修建祠堂、牌楼、桥梁等公益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村东端过道上的七座古牌楼。

这七座牌坊建于宋末元初(1421年),都是历代朝廷为褒扬包氏宗族忠孝义而设立的,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特别是西面的第二座“慈孝里”牌楼上还刻有明朝开国元勋朱迪的《慈孝诗》。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牌坊主的感人故事,便写下了对联《大话西游孝,绣江南第一乡》。

面对大道的“世孝寺”,是在清代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由包氏二十四孙鲍之道出资兴建的。祠堂是专门供奉宋元以来以孝道闻名的孝子的。由此可见,包氏家族非常重视孝道观念,以孝治家,世孝寺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孝子祠堂。

敦奔堂,建于明嘉靖末年(公元1561年),又名天下宗祠,俗称公庙。祠堂是供奉包氏各代宗谱的,是包氏各代子孙的祭祀堂。整个寺庙建筑结构简单,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徽派建筑特色,尤其是屋顶的10个翼角像五对凤凰翅,因此得名五峰楼。

徽州人自古重视崇文经商。大部分男人都离开了家乡,出去当官或者做生意,家里只有留守妇女。清嘉庆十年(1805年),富裕家庭之一的村的大盐商鲍为纪念村的妇女修建了“清漪堂”。整个祠堂三入口五门敞开,造型流畅,内部简洁。它是世界上仅存的祠堂。

标签: 牌坊 徽州 祠堂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本类推荐
TOP 10